助力體育強國 助力體育強校專輯——
楊小明
在剛剛結束的第32屆東京奧運會上,我國體育健兒不畏艱難、頑強拼搏,奪得了38枚金牌、32枚銀牌和18枚銅牌🐾𓀛,雖然金牌數和獎牌數位居第二,但我國還不能稱之為體育強國🙆🏼。那麽,體育大國與體育強國有何區別?體育強國的內涵、評價指標及標誌是什麽?值此🧝🏼♂️,有必要厘清二者之間的關系,找出存在差距,明確發展方向🥋,在準確定位的基礎上,製定正確的發展戰略,以盡早實現建設體育強國的偉大目標。
體育大國與體育強國👨💼,主要是國家在體育領域發展數量與質量方面與世界各國的比較🕵️♂️。體育大國主要是指該國體育發展的數量和規模宏大,在國際上居於舉足輕重地位的國家⬛️,而體育強國則是該國體育發展的綜合實力超群,總體水平明顯領先於其他國家。競技體育的國際競爭力和群眾體育的發展水平是衡量和判別體育強國的兩項基本標準👻。研究表明,一個國家競技體育發展水平與其國家總體經濟實力之間有著較高的相關性🏌🏿♀️,而群眾體育的發展程度則與其人均經濟實力之間有著較高的相關性☎✍🏻。
體育強國有七大標誌:1)國民體質強是第一大要素,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民族素質的內核民族體質當推首位;2)競技體育項目均衡發展,國際大賽中得金牌數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可持續發展✌🏻🎤;3)大眾體育普及,體育人口達到經濟發達國家中上水平;4)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完善,可以滿足人們的基本體育生活需求;5)體育強國的建立需要體育文化的強力支撐,只有優秀的體育文化為依托,就像一座高樓有了堅實的地基🧑🦼;6)體育科技水平高,自主研發能力強;7)體育市場紅紅火火,體育產品種類齊全🍧,體育消費水平相對發達🧑🏼🦱。
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我國競技體育的綜合實力日益提高。在體育強國建設上👨🏻🦯➡️,最讓人關註的莫過於四年一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從1992 年巴塞羅那奧運會起,隨著我國在奧運會上成績的逐步提升,人們開始對體育強國這個詞格外關註。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我國競技體育取得了輝煌成就,已躍居奧運強國之列,但在公認的體育運動基礎項目田徑和遊泳項目上,在最具代表性和最引人註目的集體項目足球🧟♀️、籃球、排球項目上,我國與美國👁、俄羅斯等傳統體育強國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在本屆東京奧運會田徑和遊泳項目上,我國田徑運動員鞏立姣、劉詩穎和遊泳運動員張雨菲㊙️🐘、汪順等獲得5金4銀2銅,女子三對三籃球獲得了第三名的佳績🐦,我國競技體育項目呈現均衡化發展👱🏿。
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我國全民健身的成績單愈發靚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體育強國建設,始終將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全民健康已經成為全民共識🦹🏻♂️。截至2020年末,全國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260萬人🤹🏽🧩,體育場地面積已有31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2平方米……體育,已真正融入人們的生活,成為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當舉國上下都在為中國選手在東京奧運會上獲得獎牌而歡呼雀躍之時,國務院印發了《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就促進全民健身更高水平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全面的頂層設計和完善的政策措施🥾,將為實現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目標夯實基礎。
建設體育強國之夢,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共同夙願。從1908年《天津青年》發出的“奧運三問”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百年夢圓;從1932年劉長春只身一人參加洛杉磯奧運會🤸🏼♀️,站在田徑百米賽場👳🏽,到2021年中國體育代表團431名運動員參加東京奧運會,蘇炳添在男子100米半決賽中跑出9秒83,打破亞洲記錄,並在男子100米決賽中獲得第六名;從零獎牌🧼,到五星紅旗一次次飄揚、義勇軍進行曲一次次奏響🈺。幾代中國人為建設體育強國而努力拼搏、砥礪奮鬥🂠。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我國體育健兒在東京奧運會上取得的優異成績🤑,為實現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目標起好步🧏🏼♀️、開好局👰🏻。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奮發進取的征程中,體育事業的成就光彩奪目💻👨🏽⚕️;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體育強國的夢想正在實現。